暴脾气到好商量,中美贸易又转折!100%关税或取消

2025-10-15 / 捷汇通

中美贸易之关税“过山车”

 

2025年10月10日,特朗普在社交媒体上宣布,从11月1日起对所有中国进口商品加征100%的关税,这是在现有关税基础上的叠加,部分商品的总关税水平将会超过130%。与此同时,美国还搞起了“软件封锁”,宣布对“所有关键美国制造软件”实施严格的出口管制,限制或者干脆禁止这些软件向中国出口。

这些措施被解读为对中国稀土出口政策的直接反制,毕竟中国此前由于美方一系列错误的对华政策不得不发起反制来捍卫自身利益,宣布自2025年11月起,对稀土及部分关键原材料实施出口许可制度。

这条毫无征兆的表态,立刻引发了全球资本的剧烈震荡。华尔街长达数月的平静被彻底打破,美股当晚上演了崩盘式下跌。科技板块全线沦陷,特斯拉、苹果、英伟达等巨头市值集体缩水。

然而,仅仅三天后,美东时间2025年10月13日,美国财政部长斯科特·贝森特在福克斯商业频道的采访中释放出缓和信号,强调特朗普政府此前宣布的对中国100%的额外关税“并非必然实施”。

贝森特明确表示,“特朗普总统表示关税要到11月1日才会生效。100%的关税并非不可避免”,他还透露,中美领导人预计将在本月底在韩国会晤,为双方通过外交途径解决问题留下了空间。贝森特的表态,和此前特朗普强硬的态度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直接从“暴脾气”变成了“好商量”,为近期不断升级的中美贸易摩擦投下了一颗缓和信号弹。

 

美国关税威胁为何突然转折

 

首先啊,由于特朗普总是使用这样反复无常的“战术”,先通过极端言论或威胁制造恐慌和压力,试探对方底线,再根据反应进行调整,试图以此换取对自己更有利的条件。华尔街甚至为此创造了一个新词——“TACO交易”,即“特朗普总是认怂”(Trump Always Chickens Out),来描述他发出威胁后因市场压力而退缩的模式。所以,这100%关税更像是一种谈判筹码,而不是最终决定。而现在,这种套路已经被越来越多的国家看清,这使其“极限施压”的效果大打折扣。

其次,特朗普政府实际上面临多重现实的压力:

1、法律层面,白宫已经意识到全面对华关税的合法性问题。2025年7月,美国联邦法院曾裁定特朗普关税政策越权,法院认为特朗普政府赖以征收关税的法律工具——《国际紧急经济权力法》,其文本中根本没有提到“关税”规定。

2、通胀方面,若此次再加征100%关税,美国通胀压力将急剧上升。历史数据显示,2018年关税战中92.4%的成本实际上由美国消费者承担。

3、金融市场角度,贝森特作为财政部长,深知金融市场稳定的重要性。毕竟在他表态之前,美股经历大幅下跌,而在他释放缓和信号后,周一美股三大指数全部收高,科技股表现较好。。

所以,在美股震荡,美国经济增长放缓的情况下,美国的单边经济霸凌只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中方应对被视为“精准反制”

 

面对美国的关税威胁,中方展现出既坚定反制又开放沟通的态度。中国商务部连发多份公告,宣布对稀土相关物项、技术和设备实施出口管制。这一招可被专家们视为“精准反制”。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王勇就说了,中国的反制不是情绪化的,而是制度化、法治化的。长期以来,美国对中国企业采取单边限制,从芯片到软件,处处都带着歧视性。中方这次一方面坚持对等反制,就像“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另一方面也继续推进制度型开放,展现出大国的气度和胸怀。“打,奉陪到底;谈,大门敞开”,商务部的这一表态,揭示了大国竞争中的战略平衡。

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院长吴心伯认为,中国的最新一轮贸易反制措施可能成为稳定中美关系的积极一步,将迫使特朗普政府采取更务实的态度。

虽然贝森特这次的表态给局势缓和带来了希望,但中美贸易关系的未来还是充满了不确定性。贝森特透露,中美本周将在华盛顿举行工作层级磋商,会议会在世界银行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年会期间的边会上进行。这些会谈就像是为月底的领导人会晤铺路,给双方提供了一个寻找共同点的机会。

中美贸易的这盘棋还在下,但游戏规则正在改变,月底领导人会晤也备受期待,这不仅是两国经济的较量,更是对未来全球贸易格局的深远影响。

无论11月1日最终是否会有关税落地,中美之间的这一轮交锋再次证明:谈判桌上的对话,远比关税战场上的炮火更有力量。

精选文章

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17 - 2025 重庆捷汇通 版权所有 渝ICP备18012180号 | 公安备案号 50019002503068